#Software 2.0

ai 会不会取代我? > 只要是过程可以SOP 化、结果可以验证的智力劳动,几乎一定会在这一轮AI革命中被取代。 例如,在翻译任务上,ai 注定碾压并取代人类;在写作上,人类暂时是安全的。 翻译和写作,在 ai 面前的不同命运,不是巧合,而是揭示了本轮AI革命的本质——这是Software 2.0的革命。 传统软件是Software 1.0,人类必须把"怎么做"一行行写进代码。而深度学习带来的Software 2.0改变了游戏规则:Software 1.0 自动化你能精确描述的;Software 2.0 自动化你能稳定验证的。 所以判断一项工作能否被AI重塑,关键不再是"能不能写规则",而是结果是否"可验证"。 翻译之所以被碾压,不是因为它简单,恰恰相反——对人类越难的事情,对AI往往越简单。翻译有海量双语语料可供学习,有BLEU等自动评价指标,输入输出格式高度结构化,练习成本接近于零。它落在"可验证性高、算法固定性高"的象限,这正是AI的主战场。 而写作的问题不在于AI生成不出语句,而在于没人能稳定地验收"这是不是好写作"。好文章的标准会随时代、读者和场景变化,没有统一评分标准,结果不可大量验证。AI可以写出"看起来像"的文章,但很难持续地写出"必须是它写的"那种东西。 这揭示了一个更大的图景:只要是"可以标准化的智力劳动",几乎一定会在这一轮AI革命中被取代。 根据模板写周报、按规范写文档、整理会议纪要……这些白领流水线的价值会被AI抽走,边际价格持续下探,直到接近电费。 真正的问题不是"AI会不会取代我",而是:你有哪些工作内容是结果可验证、算法高度固定的?又有哪些是难以标准化的?前者应该主动交给AI,后者才是你需要刻意训练的护城河。 全文:《“ai 会不会取代我?” karpathy 给出了一个最清醒的回答》